?
?
行业动态
PRODUCT CENTER
获取报价业务热线
400-880-5582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动态 > 行业动态 >

四川省雅安市“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专篇

发布时间:2022/07/20 点击量:
第一章 规划背景与总体要求
 
第一节 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雅安市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支柱产业作用不断增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工程建设水平不断提高,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行业转型升级按下“快进键”,为我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建筑业总产值 291 亿元,年均增长 27%。在库企业 115 家,其中一级企业 6 家、二级企业 38 家、三级企业 71 家。
 
一、建筑企业规模不断壮大
 
“十三五”期间,雅安市加大建筑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促进建筑业企业做大做强、做精做专,企业资质结构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市累计新增在库建筑业企业 54 家,建筑业年平均就业人员新增 3225 人,达 19977 人。累计建筑企业资质新办 383 家,其中总承包企业资质新办 106 家,专业承包企业资质新办 44 家,劳务企业资质新办 233 家。
 
二、从业人员素质不断提升
 
“十三五”期间,雅安市建筑业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同时使人才培养力度加大,人才素质不断优化,形成了层次较为明晰、专业门类较为齐全的专业人才队伍。截至 2020 年末,全市共有注册建造师 2207 人,造价工程师 723 人,监理工程师 473 人。全市共培训特种作业人员 1298 人,工程质量检测人员 169 人,共发放“安管人员”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 10 个。
 
三、工程建造水平不断提高
 
“十三五”期间,地方积极推进标准立项,涵盖轨道交通、海绵城市、节能绿建、信息化技术等多个领域。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等“四新技术”应用规模不断扩大,十种有色金属产量达 24.67 万吨/年,钢筋加工配送产量规模达 4.13 万吨/年。绿色建筑标准全面实施,中心城区累计建成绿色建筑面积 557.67 万平方米,较 2016 年底增长 463.68 万平方米,2017 至 2021 年平均每年增长 43%。2020 年 5 月,大熊猫国家公园雅安科普教育中心建设项目取得绿色建筑设计评价SAMSUNG标识,该项目于 2020 年开馆运营,是我省 5 个在运营的SAMSUNG绿建项目之一。
 
四、质量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受控
 
“十三五”期间,雅安市稳步开展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推进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有效遏制了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全面开展工程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房屋市政工程新办理质量监督手续的工程签署“两书”覆盖率为 100%,新办理竣工验收备案工程设立永久性标牌和建立质量信用档案达到 100%;签署法定代表人授权书、工程质量终身责任承诺书的工程 528 项,设立永久性标牌的工程 342 项。常态化开展建筑工地扬尘污染防治,确保了中心城区建设工地严格按照“6 个 100%”(工地周边 100%围挡、物料堆放 100%覆盖、出入车辆 100%冲洗、施工现场道路100%硬化、拆迁工地 100%湿法作业、渣土车辆 100%密闭运输)进行管理,工地形象品质不断提升。全面施行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管理及银行代发制度,在全国率先构建了省级工资专户管理网络系统,在线实时监测工资专户资金动态及农民工工资代发情况。“十三五”期间,积极处置农民工欠薪投诉问题,涉及农民工约 10500 人,帮助农民工解决欠薪约 15600 万元。
 
五、建筑产业现代化稳步推进
 
“十三五”期间,雅安市不断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我市已初步建成经开区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区、名山区成雅工业园区、荥经县川西新型建材产业园和雅安成建工业化产业基地,形成“三园区一基地”的装配式产业基本格局。荥经县持续打造川西新型建材产业园,拓宽招商引资途径、落实各项惠企政策,优化对企业服务模式,已引入开全科技、华西绿舍、成都天投实业三家大型装配式企业;累计完成超过 33 亿元的总投资,依托产业园区发展装配式企业占地面积 690 亩,装配式结构部件产能达到 93 万立方米;积极引导经开区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区、名山区成雅工业园区装配式企业扩大规模,做好引领带动作用。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
 
行业建造方式粗放。建筑业传统的粗放发展模式没有完全改变,工业化信息化程度较低、装备技术水平不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劳动效率低、建筑品质不高、能耗污染高。对照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要求以及高质量发展、生产工业化、建造精细化、管理智能化、产品绿色化的现代建筑产业发展要求,仍然存在明显差距。
 
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本地建筑业企业总数虽大,但高资质企业数量不多。行业“金字塔结构”呈扁平状,底座宽,高度不够。企业业务范围过于单一,竞争主要集中在房屋建筑施工领域。本地企业资质等级普遍较低,呈现“小、散、弱”特点,本地市场占有率不高。绝大多数轨道、公路、铁路、跨江桥梁等项目由外地企业承揽,对外拓展能力不足。
 
从业人员素质仍需提高。建筑业一线作业人员以未经专业培训而直接上岗的农民工为主,学问水平、专业素质参差不齐,整体素质较低,人员老龄化严重,“用工荒”问题逐渐显现。缺乏既懂管理、又善经营的复合型高端人才以及专业技术、高技术人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质量安全主体责任需进一步压实。建筑行业现行制度对企业主体责任规定不够明确,企业违法成本低,特别是建设单位首要责任不明确、不落实,存在违反基本建设程序、任意赶工期、压造价、拖欠工程款、不履行质量保修义务等问题。建设单位投资责任机制不健全,阻碍了市场机制的发展。
 
行业治理现代化水平仍待提高。建筑市场存在较多不规范行为,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诚信意识比较薄弱,建筑市场各管理环节没有建立健全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市场监管制度不健全、监管力量薄弱,建筑市场监管不到位,监管手段还需创新和完善,监督治理现代化水平还不够高。
 
高质量发展仍需加力提速。我市建筑业信息化在所有行业中处于较低水平,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较少,且缺乏服务建设各环节的线上产业和系统集成,无法支撑行业数字化转型。智慧工地建设还需进一步完善,企业对数据价值的挖掘程度不够,智慧化进程较为缓慢。
 
“放管服”改革仍需纵深推进。建筑业“放管服”改革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短板和薄弱环节,营商环境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差距,放权不同步、审批环节多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简政放权还需进一步深化,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还需进一步推进,政务服务效能仍需提高。
 
第二节 面临形势
 
一、高质量助力行业发展新动力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筑行业在新形势下,以实现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和创造高品质生活为重要发展方向。建筑业将按照适用、经济、安全、绿色、美观的要求,加快转型升级,加快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信息化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新基建作为建筑业发展新动能,我国 5G 网络、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进一步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二、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引导意见》,提出贯彻新发展理念,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并指出西部地区未来发展方向主要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城市化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形成新格局。雅安位于川藏、川滇公路交会处,曾是古南方丝绸之路的门户和必经之路,历来皆为川渝对外重要通道。正在建设的川藏铁路经雅安通往西藏,渝雅城际铁路未来将在雅安与建设中的川藏铁路接驳,以此构建起重庆经川南至雅安,直达西藏,最终依托于中尼(波尔)铁路形成服务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国际铁路大通道,未来将形成成渝地区走向南亚次大陆国家的贸易大通道,雅安作为枢纽城市,战略大通道变为经济大走廊无疑带来了巨大机遇。在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中,雅安市交通区位优势、生态优势、产业优势十分突出,发展前景广阔。
 
三、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大力推进
 
成渝双城经济圈是国家战略和我国经济增长的第四级,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构建西部大开发新格局的战略支点。四川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中已经明确提出,支撑雅安建设成渝地区大数据产业基地和成都都市圈重要功能协作基地,为雅安作为重要节点城市融入国家战略、参与区域功能协作指明了方向和路径。未来成渝双城经济圈也将近一步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体制创新、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将为雅安地区建筑业规模化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并指引雅安市按照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要求,把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作为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加强本地产业培育,完善产业链条,构建现代建筑产业体系,加快形成产业集群,为我市打造绿色发展示范市助力添彩。
 
四、三区同城建设带来新发展
 
“十三五”以来,雅安落实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积极投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市,各项事业发展开创了新局面。随着“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川藏铁路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深入实施,雅安在全国全省的战略地位获得了极大的提升。雅安抓住国家重大战略机遇,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出“三区同城化”发展战略,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建设“三个高地”,发展“四大经济”。以建成中等规模城市为目标,“一体化”推进中心城区做大做强,推动城市空间格局由“三山夹一城”向“一芯连三区”转变,加快构建对内“做强主干、联动六县”市域发展格局,对外“东融成渝、西向拓展”开放发展格局,全面提升中心城区辐射带动能级,加快建设“川藏铁路第一城、绿色发展示范市”。
 
五、建筑业面临挑战
 
建筑业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当今世界正历经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经济持续低迷,未来国际形势仍呈现不稳定、不确定状态。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同时也因贸易摩擦、疫情影响等因素迎来更大的挑战,宏观经济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建筑业发展形势不容乐观。
 
行业要素成本持续增加。工程项目要素成本上升,将进一步压缩施工企业利润空间。劳动红利下降、人力成本增加、供应链限制等因素,将进一步拉高建筑业企业用工成本,压缩利润率,企业经营压力也将进一步加大。
 
行业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建筑业已从增量竞争步入存量竞争时代,仍然存在过度竞争和无序竞争的现象。在市场竞争中,建筑资质相对较低、规模较小、科技水平不高的企业,其生存与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
 
“双碳”目标提出行业发展新要求。当前建筑存量较大,运营过程碳排放占比高,既有建筑存在高耗能、高排放的情况。“双碳”目标直接关系着建筑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将对建筑业产生巨大冲击和影响,传统建造方式难以满足绿色低碳要求,建筑业节能减碳面临重大挑战。
 
第三节 引导思想
 
以习大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大大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思想和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关于四川各项工作的总体思路和统筹部署以及省委十一届六次、七次、八次、九次、十次、十一次全会精神和省政府决策部署。围绕建设“川藏铁路第一城、绿色发展示范市”,聚焦“三城三示范”,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三区同城”为引领,加速推进中心城区、雅州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建筑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以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主线,以统筹推进建筑业信息化、智能化为动力,促进行业转型升级,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优化行业营商环境,实现高质量发展。
 
第四节 基本原则
 
坚持科学发展。科学发展是建筑业发展的核心。必须大力推行建筑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业态创新,加快传统建筑业与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节能技术等融合,以创新带动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必须把握发展新特征,加快转变建筑业生产方式,推广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全面提升建筑节能减排水平,实现建筑业可持续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改革是建筑业发展的动力。必须围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坚持推进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围绕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健全制度体系,破除制约科学发展的壁垒和障碍,全面推动建筑业改革取得新突破,为建筑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坚持质量安全为本。质量安全是建筑业发展的根本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底线思维,保障工程质量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必须健全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强化质量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建设各方主体责任,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工程质量安全责任及制度体系,为建筑业发展夯实基础。
 
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统一开放是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坚持建立统一开放的建筑市场,消除市场壁垒,营造权力公开、机会均等、规则透明的建筑市场环境。以“一带一路”战略为引领,引导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建筑企业的对外工程承包能力,推进有条件的企业实现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共同发展。
 
第五节 规划范围与目的
 
本规划依照《市县住房城乡建设“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指南》中“市县原则上都应编制规划,市辖区可由设区市统筹安排。规划空间范围为市县行政区域”的要求和“坚持质量优先,避免出现数量过多、质量不高、交叉重叠的问题”的建议,综合考虑到各区县已经编制或正在编制“十四五”住房城乡建设相关发展规划的情况,将规划范围定为市本级层面。规划将紧扣雅安市“做强主干,联动六县,三区同城”的发展战略,在市域层面提出相关建议和引导意见,聚焦雅安市本级层面发展战略,针对中心城区、雅州新区等重要发展区域提出“十四五”时期、远期主要发展目标和任务,强化中心城区、雅州新区的发展与引领作用,促进雅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在“十四五”期间高质量发展。
 
第六节 主要目标
 
一、市场规模与企业能力发展目标
 
市场规模效益实现新突破。到 2025 年,建筑业总产值力争达 140 亿元。大力培育壮大高等级资质建筑企业,全市建筑行业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竞争力、带动力得到明显增强。力争到 2025 年,全市施工总承包一级企业达到 7 家,全过程咨询骨干企业达到 1家,施工总承包骨干企业达到 5 家,力争年产值 10 亿元以上企业达 2 家。
 
二、行业人才及队伍建设发展目标
 
培养一批优秀企业家、高素质的技术及管理专家和能工巧匠,以及满足工程建设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复合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产业工人规模不断扩大。力争到 2025 年,完成培养适应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专业技术人才及技能人才 50 人以上。在培养的技能人才中,力争有中级技能等级以上人员占比 30%以上。培养一批建筑企业自有工人,建筑工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考核评价体系基本健全。
 
三、工程质量安全水平提升目标
 
质量安全监管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安全风险防控机制不断健全,质量安全管理方式不断创新,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治理取得显著进步。最大程度减少一般事故发生、有效防范较大事故发生、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建筑工地文明施工水平不断提升。
 
四、建造与科技创新目标
 
全市建筑业总体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形成适合市场需求的建筑技术体系。到 2025 年,全市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力争达到 40%;实现 2025 年当年城镇新建民用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比例 100%;建设现代建筑产业园 3 个以上;推进 BIM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全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智慧工地”建设覆盖率达 60%;发展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不少于 1 个。
 
五、行业治理现代化目标
 
信用评价体系持续完善,市场各方主体行为更加规范,建筑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统一开放、公平有序的建筑市场规则和格局基本形成,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监理、造价咨询、检测行业诚信监管实现全覆盖,市场联合监管体系初步构建、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市场监管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
 
表:雅安市建筑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主要指标
 
第二章 主要任务
 
第一节 培育龙头骨干企业,积聚内生发展新动能
 
一、引育并重提升企业竞争力
 
支撑我市建筑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建立重点扶持骨干建筑企业名录和日常联系服务制度,在资质升级、资金筹措、工程担保、科技创新等方面给予支撑。以扶持企业资质升级为抓手,提升企业竞争力。鼓励各区县出台用地指标、用地价格、税收等方面支撑政策,引进总部基地或特级企业全资子企业落户辖区。培育壮大具有“投融建管营”一体化能力的本地龙头骨干企业,支撑龙头骨干建筑企业向轨道交通、机场、铁路、桥梁、隧道等基础设施领域延伸,尝试开展我市龙头骨干建筑企业与外地建筑企业联合建设。
 
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明确行业定位,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行业发展格局。扶持实力雄厚的企业向工程总承包发展,引导中小型建筑企业向专业承包企业发展,培育一批经营特色明显、科技含量较高的专业企业,进一步提高专业企业在全行业中的比重。
 
加强跨行跨业合作,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鼓励企业调整产业布局、拓展经营范围、提升产业层次、拉长建筑产业链条。引导企业纵向延伸产业链,横向拓展新的施工领域,向强相关行业介入、向高端市场介入,实现低附加值建筑施工向高附加值先进制造业、现代运营服务、新型工程转型,推动雅安市建筑业行业的多元发展。
 
专栏 1:建筑施工业务发展研究
 
在当前阶段,建筑行业各细分业务正在进行分化,水工、水电、火电、煤炭、冶金、有色业务,以及低端工业是处于下降阶段的业务;房屋建筑、交通建设、市政建设等是相对稳定的业务;美丽乡村建设、城市家装市场、地下管廊、海绵城市、高技术含量的工厂、建筑工业化、水环境治理等是处于上升阶段的业务。
 
国内房建业务,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房屋建筑业总产值增速放缓,存量市场规模依然可观,但行业竞争充分、利润率水平偏低,作为房屋建筑业主力产品,商品住宅市场受房地产政策影响,由爆发式增长转向平稳增长,以商品住宅为主的施工企业短期将承压。基建业务中,城市路桥投资在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投资中占比逐年减少,但体量仍然相对较大,未来仍是发展重点;受益于政策利好因素的影响,综合管廊投资规模可观;生态环保行业进入高速扩张期,未来污水处理行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把握政府性投资的方向,鼓励龙头企业在立足房建业务基础上,向环保、水利、交通、市政等领域扩展,增加景区、公园、铁路、公路、桥梁、隧道、港口、码头等产值比重,积极在生态园林、清洁能源、环境治理、智能电网、综合管廊与海绵城市等新型建筑业寻求突破。
 
专栏 2:建筑业企业多元化业务拓展行动
 
鼓励本地施工企业拓展环保、水利、交通、市政等非房建业务,着重聚焦处于上升阶段的新型建筑业务,力争“十四五”末非房建业务产值规模达建筑业总产值 15%。
 
完善政策配套,鼓励企业拓展多元业务。支撑本地企业采取单独或联合体招标方式参与景区、公园、铁路、公路、桥梁、隧道、港口、码头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相关业企业在承揽交通、市政基础设施项目时,可享受有关扶持政策。对积极拓展多元业务且综合效益较好的建筑企业给予建设用地、财税支撑、金融支撑和人才保障、招商引资等方面优惠奖励政策。 
 
二、帮扶企业资质升级
 
积极出台政策,支撑特级资质企业全资子企业、诚信前百总承包企业、装配式企业、科创型企业直接匹配相关二级总承包或二级专业承包资质。支撑具有工程设计综合资质、行业甲级资质、建筑工程专业甲级资质的企业直接申请相应的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和工程监理专业甲级资质。支撑具有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的企业直接申请同类别或相近类别的工程设计甲级资质和工程监理专业甲级资质。
 
第二节 改进生产组织方式,开创融合发展新格局
 
一、推进工程总承包模式
 
引导建设单位积极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促使企业发挥在资本运营、建筑设计、物资采购、技术应用、施工管理等一体化方面的资源配置作用,提升全过程综合承包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快推进工程总承包项目实施,政府投资项目、装配式建筑和采用 PPP 模式实施的工程项目原则上应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完善适应工程总承包发展的工程计价和工程管理等配套制度,工程总承包项目实行固定总价合同的,在工程结算和审核时,仅需对合同约定的变更调整部分和暂估价部分进行审核。加强工程总承包企业综合能力培育,提高企业对工程总承包项目的管控能力和管理水平。
 
二、发展全过程咨询服务
 
促进工程咨询行业的业务融合,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协调机制,推进项目管理服务集成化发展,提高服务质量。鼓励投资咨询、招标代理、勘察、设计、监理、造价、项目管理企业采取联合经营、并购重组等方式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鼓励建设单位根据咨询服务节约的投资额对咨询单位予以奖励。充分发挥政府投资项目和国有企业投资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鼓励民间投资项目的建设单位根据项目规模和特点需要,依法选择实施工程建设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加强对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活动的宏观引导和支撑服务,逐步建立健全与全过程工程咨询相适应的项目审批和监管制度。
 
加强对工程咨询市场的规范和行业管理,着眼于培育和完善工程咨询市场,增强雅安市工程咨询业的整体竞争力。强化监理市场监督管理,促进监理市场规范运行,全面提升监理队伍素质、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向项目管理企业和工程咨询企业的转变;积极向建设服务业的上下游延伸产业链,实现多元化产业发展战略。转变招标代理经营方式,加快由“程序型”服务向“咨询型、专业型、品牌型”一揽子服务战略转变,增加服务的技术含量,拓宽服务范围,建立招标项目过程管理机制。规范工程造价管理,推行全过程造价管理、全要素造价管理,推动工程造价专业化发展。
 
专栏 3:建筑技术咨询服务业提升行动
 
推进勘察设计体制改革,采用现代企业治理模式,研究制定设计企业提升资质奖励政策,促进本地规划设计服务企业发展,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要,力争 “十四五”期末培育 3 家乙级设计企业。
 
遴选一批优秀咨询机构作为全过程工程咨询培育试点企业,通过政策扶持与业务支撑,鼓励企业重组整合、做大做强,力争期末培育 1 家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
 
第三节 推进大数据智能化发展,加速建造科技创新
 
一、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健全住建领域科技创新机制,强化企业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主体地位,引导行业加大研发投入(R&D),加强常识产权保护,科技研发资金向成绩突出的单位倾斜。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促进“政产学研”融合发展,鼓励行业联合承接国家重大研发课题,形成拥有自主常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建成一批新技术应用试点示范工程。构建先进适用的技术标准体系,重点制定绿色建造、工业建造、智能建造等地方标准,支撑企业标准和团体标准协同发展。
 
二、加快关键建造技术攻关
 
研究适合雅安地区的绿色低碳建造技术体系与评价管理机制,开展碳排放核查核算、绿色施工、绿色低碳建材的创新研发。研究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工业化建造关键技术体系,开展标准化设计、装配化施工、工业化装修、智能化检测等技术研究。研究智能建造共性关键技术,开展 BIM 正向设计技术研究,建立 BIM技术全过程应用的协同能力和数据传递模式,开展智能生产线、智能设备装备等技术研发。
 
三、搭建建造体系创新平台
 
支撑四川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设置智能建造专业学科,培育一批本土复合型技术人才。支撑高端互联网企业发展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开展工程建造云服务,实现建筑材料、工程App等建筑产品的在线推荐和采购,带动行业企业“上云上平台”。支撑科研院所创建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持续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孵化培育现代建筑头部企业。
 
四、强化大数据智能化赋能
 
加快推动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智能建造。推进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建设,建立 BIM 数据、物联网数据等基础数据汇集机制,拓展“CIM+”在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建造、智慧社区等领域的应用。推广 BIM 技术在设计、施工等环节的集成应用,打通工程建造全生命周期数据通道,推动基于 BIM 的图纸审查和工程交付流程。
 
第四节 全面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
 
一、完善装配式建筑产业链条
 
全面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实施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行动计划,建立完善装配式建筑技术和标准体系,支撑企业研究开发与装配式建筑相关的技术、标准、工法。加强装配式建筑质量安全监管,推行装配式装修,加大装配式建筑推广应用,加快形成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市场机制和发展环境。加强对装配式建筑产业产能和市场需求的调研分析,以市场化为导向,规划建设建筑产业现代化园区,科学合理布局,初步形成以优势企业为核心、产业链完整的产业集群,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全力构建名企汇集、上下贯通、集约集聚的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重点发展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制造、施工安装、物流运输、教育培训等产业,形成门类齐全、布局科学、供需平衡的产业链条,系统构建现代化建筑产业链。
 
专栏 4:雅安市装配式建筑产业链发展思路研究
 
传统观点中,钢结构的耐火、隔音、保温、防渗漏性能不如混凝土结构,居民接受程度不高,但是其抗震性能较好、承载力高、施工迅速,故钢结构目前集中用于商业地产、场馆等领域;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由于建造成本相对较低、接受度高、适用范围广等优势,在住宅领域渗透率远高于钢结构。钢结构设计理念更贴合装配式,施工工艺较预制混凝土结构更简单,未来渗透率和行业集中度有望持续提升,因此在雅安市装配式建筑产业链发展思路上,依托雅安市建筑产业发展基础,立足装配式 PC 构件,超前培育装配式建筑设计、装配式钢结构、装配式装修细分业态,以装配式建筑设计和总包工程为导入口,联合知名房地产企业,形成完整的装配式建筑产业链,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
 
专栏 5:雅安市装配式建筑发展行动指引
 
建筑业工业化赋能。依托建筑业制造基地,建立建筑工业化合作平台,对建筑业进行工业化赋能,打造以建筑配套的 PC 件、钢结构件、木结构等为主的生产供应基地,推动雅安市建材制造业适应建筑工业化标准。
 
示范带动行业发展。建立健全土地、规划、建设、科研、金融、财政、税收、人员培训等方面的配套政策;扶持装配式建筑的设计、开发、施工、构配件生产、装配式劳务企业等企业的发展;建立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施工、部品生产等环节的监管体系。
 
培育装配式建筑市场。将保障性安居工程和部分商品房纳入应用范围,进一步提高装配式建筑市场的保有量。形成比较完善的装配式建筑技术标准体系,丰富标准件的种类,提高通用性,提高装配式建筑技术集成水平;促进菜单式装修、个性化装修和装配式建筑有机衔接。
 
完善市场监管和拓展应用场景。完善装配式建筑生产、一次性装修、建筑性能认定和优良部品认证等工作,通过健全法规政策推进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发展;推动装配式建筑应用范围进一步拓宽,从居住房屋向公建、厂房、地下管廊、天桥、桥梁、隧道等建筑形式延伸;推动建造技术、集成技术的研发水平进一步提升,在建设成本降低的同时实现建筑性能、品质的提升。
 
项目实施管理。结合当年土地供应计划的编制、面积落实比例要求等,编制报送装配式建筑年度实施计划。对以招拍挂方式供地且对应采用装配式建筑的建设项目,应在规划设计条件中予以明确,在土地出让文件中予以注明,并在土地出让合同中明确相关要求。以划拨方式供应土地的公共租赁房和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在列入建设计划时应明确是否采用装配式建筑,在审批项目、土地供应时要注意审查有关意见要求。
 
政策激励。制定针对装配式建筑企业在用地、税收信贷、部品部件运输方面的政策支撑。通过雅安市国资平台企业牵头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鼓励发放订单贷,设置装配式建筑货运专线,采用以税控用的方式鼓励提升装配式建筑应用比例,对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的建筑企业可以装配式建筑材料采购发票为证明,同步在雅安本地开通验证绿色通道,装配式建筑企业可将票据直接上传至平台,作为后续装配式建筑验收依据。
 
二、推动装配式建筑项目实施
 
推动现有政策落地实施,加大新型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高装配率技术体系、工业化装修技术体系工程应用项目试点示范建设,积极推动工业化预制构件产品在房屋、桥梁、道路、管廊、隧道、市政工程等建设项目中的应用,有条件的市政工程项目全面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积极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
 
鼓励本地大型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生产企业和传统建材企业向预制构件和住宅部品(件)生产企业转型。支撑现有构配件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增加产品种类,扩大生产能力,实施技术设备引进和创新,实现技术和产品升级换代。加快钢结构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提升钢结构产业化、标准化和配套化水平,推进钢结构住宅产业化,推动城镇建设的钢构架产品使用和农村房屋的轻钢别墅建设。
 
三、提升装配式建筑企业实施能力
 
合理引导选择装配式建筑技术路线,推广集成化标准化设计,推进建筑、结构、设备管线、装修等多专业一体化集成设计和协同设计,提升施工质量和效益。加强装配式建筑质量和技术问题研究,支撑装配式建筑采用以设计、施工、生产一体化为核心的工程总承包模式,支撑构件生产企业参与实施工程总承包,促进设计、生产、施工深度融合。
 
专栏 6:雅安市装配式建筑发展目标
 
积极推广雅安市装配式建筑发展。力争到 2025 年,装配率 50%以上的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 40%以上;新建住宅全装修率达到 70%以上;新建公共建筑、工业建筑中装配式建筑的占比达到 50%以上,保障性安居工程采用装配式建造比例达到 60%以上。在桥梁、水利、道路、管廊、隧道、市政工程等项目的建设中,除必须采用现浇的情况外,原则上均应采用预制装配式建造方式。
 
第五节 大力发展绿色建造,推动建造方式低碳化
 
一、健全绿色建筑发展体系
 
推进绿色发展创新,倡导绿色理念,坚持绿色设计,推进绿色施工,使用绿色材料,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增强绿色科技发展能力,引导雅安建筑企业绿色健康有序的发展,让绿色发展贯穿整个建筑的生命周期。探索实施新区节能规划与建设示范工程,逐步建立节能专项规划,健全工作机制和过程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建筑节能减排管理,积极实行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和咨询服务体系,引导鼓励新技术及新材料的应用。加强参建各方履职监管,强化建筑节能设计专项审查、实施过程监督和竣工验收工作,严把建筑节能设计审查备案和建筑节能竣工验收备案关。
 
二、积极推广绿色施工
 
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实现建筑生产“高效、低耗、环保”目标。加强施工过程监管,规范企业施工行为,促进企业提高绿色施工水平。积极鼓励建筑施工企业开展绿色施工技术创新,科学制定绿色施工方案,强化材料采用、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全过程的监控,使其达到节水、节地、节材、节能、低碳、环保的要求。加强清洁生产所需技术的研究开发,推广施工现场太阳能应用技术,使用环保型建材,鼓励施工现场雨水、污水的收集和循环利用,推动施工现场安装节能灯具、节水器具和节能环保机械设备。高度重视固体废弃物、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严格控制施工现场的扬尘、道路遗洒和噪声污染。推广计算机辅助管理,实现对现场材料和能源消耗情况的实时监控和动态分析,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
 
三、稳步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制定和优化雅安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适宜性技术路线和推进方式,合理运用被动式技术,包括对非节能门窗进行改造,加装外遮阳设施,鼓励使用高能效家电设备、太阳能热水系统等;结合既有居住建筑维护和城市街道整治等旧区改善工程对建筑外窗、外墙、屋面、照明、外遮阳和空调系统等分部进行改造。完善建筑能耗监测系统,严格实行《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用电分项计量设计标准》,大型公共机构和办公建筑实现能耗实时监测及数据网上传输,加快物业管理由传统模式向绿色新型模式转变,强化大型公共建筑用能管理,开展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示范工程,实施公共建筑综合节能改造与单项技术节能改造。积极鼓励农村地区结合危旧房改造,提高农村房屋的节能性能。
 
四、加快发展绿色建材产业
 
整合优化产业布局,培育建立绿色建材产品研发、生产的产业化基地。鼓励企业开展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技术改造,发展节能利废新型墙体材料、保温绝热材料、新型建筑防水材料、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和建筑钢结构等绿色建材产业。加强绿色建材生产、流通和使用环节的质量监管和稽查,杜绝性能不达标的建材进入市场。推行绿色建材认证制度,编制绿色建材产品目录,加大推广应用力度。鼓励建设项目优先使用获得评价标识的绿色建材,提升建筑结构中健康型、环保型、安全型建筑材料比例,引导市场消费行为。
 
五、推进绿色建筑技术创新发展
 
按照被动式技术优先、主动式技术优化的原则,推动绿色建筑技术进步、创新与推广,建立完善绿色建筑的设计、建造、评价和管理技术体系。整合绿色建筑技术领域资源,通过政策扶持和市场引导,建立以科研院所为技术核心、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相结合的行业技术创新体系,鼓励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企业等采取多种形式健全产学研联合创新模式与机制,围绕绿色建筑领域的关键技术、设备研发,组织开展科技攻关,促成技术开发与生产相结合的良性循环。对绿色建筑相关研究课题给予政策、资金支撑,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步伐,形成绿色建筑集成技术体系。加强科研项目、科技示范工程监管,确保科研和示范效果。
 
专栏 7:雅安市绿色建筑规划管控行动
 
充分考虑绿色建筑发展有关要求,加强与绿色建筑发展工作规划的衔接,将绿色建筑任务分解落实到年度土地出让开发计划,并将绿色建筑有关要求纳入供地方案及土地使用条件中。依据国家和省绿色建筑有关要求,结合雅安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自然环境特点,将绿色建筑比例、空间利用率、绿化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材料和废弃物回用比例、非传统水资源利用率等指标体系纳入相关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并建立绿色建材企业、绿色建筑企业、绿色建筑面积积分和交易制度。
 
专栏 8:雅安市绿色建筑动态监测行动
 
推进绿色建筑建设全过程信息化管理,打造雅安市绿色建筑信息化管理平台和建筑能耗监测平台。通过建筑信息模型(BIM)等技术在设计、生产、施工、运维、管理等各阶段的数据共享和协同应用,提高工程质量与施工效率。加快建筑能耗监测体系建设,逐步扩大既有建筑监测范围,增加动态监测建筑数量,新建公共建筑要同步建设实施用电分项计量,通过能耗计量监测不断增强公共建筑节能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强化信息化管理,使绿色建筑从重建造向重运营转变。
 
六、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工程示范
 
探索制定全市建筑行业碳达峰、碳中和发展路线图,因地制宜制定科学合理的碳达峰、碳中和专项制度,完善顶层设计。谋划重点项目,重点谋划一批有利于推动经济、能源、产业等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政策举措和应用示范工程,开展超低能耗、低碳(零碳)建筑工程示范。完善建筑规划、设计、建设、运行、改造过程中碳排放控制标准、技术及产业支撑体系,推动建筑行业低碳发展的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工程创新。
 
第六节 提升质量安全水平,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夯实参建单位主体责任
 
全面落实工程建设各方工程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强化建设单位的首要责任和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的主体责任。严格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公示质量责任主体和责任人,纳入质量终身责任档案。加强对工程建设全过程安全管理和参建各方的履约管理。强化施工单位安全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四川省工程质量安全手册实施细则(试行)》,规范、质量安全行为,提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标准化施工水平,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督促引导建筑施工企业建立健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督促监理单位履行安全监理职责,强化勘察、设计、检测单位依法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二、健全质量安全治理体系
 
推动建筑行业大数据监管可视化。加快建设智慧工地平台,围绕雅安市建筑产业发展,提升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智能化和精细化管理水平,强化建筑施工动态监管。推动建筑行业大数据监管可视化,实时提供危险源上报、事故预警等信息,实现监管部门“一屏”掌控全局。
 
完善建筑市场监管和服务信息化。开发质监、安监等行业监管工作专用移动终端及 APP 应用,支撑移动监管、移动执法等功能,实现数据实时传输、监管记录留痕。加强 BIM 技术在监管中的推广应用,研究建立从土地出让、项目立项到方案设计、招投标、竣工验收、审计和归档等数字化全流程闭合式审批和监管模式,探索建立建设管理并联审批和数字化监管平台,健全与之相匹配的管理体制、工作流程和市场环境。
 
建立数据监管联动机制,实现建筑市场各责任主体、执业人员、监管服务机构、社会“四维互动”。加快智慧工地集成管理平台与政府监管平台互联互通,实现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等重要数据的统一监管。
 
三、提升质量安全监管水平
 
突出关键环节、关键部位治理,加强质量安全监控,加强事中事后动态监管,持续开展深基坑、高支模、建筑起重机械等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生产专项治理,推广使用安全适用的新技术、新产品。突出整治安全生产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事故易发部位,强化部门监督执法检查,确保在建工程的施工安全和质量安全。强化原材料质量监管,加大对建筑用主要材料的抽测力度,严把建材质量关,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安全。
 
积极构建质量社会共治机制,完善依法监管、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社会共同监督的工程质量安全工作机制,构建预防质量安全事故、突发事件的预警应急指挥和救援体系,降低质量事故发生率;做好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建立以动态监管记分评价为主线的综合检查执法机制,完善“四不两直”暗查暗访和“双随机”抽查、“回头看”制度。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推进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建筑市场建设,严格市场准入和清出,严肃处置企业资质和个人注册资格申报弄虚作假行为。完善诚信约束机制,落实动态监管办法、质量安全信用评价和“黑名单”制度,对列入黑名单的责任主体实施差异化监管措施。
 
第七节 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优质行业发展环境
 
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深化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始终以企业群众满足感为评判标准,聚焦改革中的堵点和卡点,持续推进全市工程建设领域审批制度改革各项措施落实落地。以迭代审批系统功能、清理审批服务事项、优化审批办理流程为抓手,实现委内审批事项时限再压减,确保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 120 个工作日内(不包括特殊工程和交通、水利、能源等领域的重大工程)。深化办理建筑许可改革,对标一流和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要求,优化联合验收方式,聚焦社会投资小型低风险建设项目,进一步优化改革措施,持续提升办理建筑许可指标水平。积极探索逐步扩大小型低风险类政策覆盖范围,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加快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建筑施工企业资质审批、安全生产许可积极推行告知承诺制,全面推行企业资质和人员资格电子证照。会同审批服务中心探索专职代办服务,在全市各区县工程建设政务服务大厅设立代办服务专区。
 
二、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
 
进一步规范雅安市建筑市场秩序,建立健全建筑施工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加强对建筑施工企业信用信息的采集、审核、公示、评价、发布及监督管理等环节的管控,对建筑施工企业在从事建筑工程施工活动中的产值、纳税、奖励、行业统计报送等良好市场行为信息进行量化评分,同时对企业在从事建筑工程施工活动中违反招投标、建筑市场相关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等不良市场行为信息进行量化评分。
 
创新项目监管体系,全面落实工程建设各方主体及项目负责人质量安全责任,进一步明确责任边界,构建以落实建设单位首要责任为基础的项目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体系。创新政府监管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和差异化监管,完善日常动态监管和执法衔接机制,提高精准执法和服务水平;鼓励开展政府购买服务,委托具备条件的社会力量参与管理服务,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推行“互联网+监管”模式,依托智能建造、智慧工地等信息化应用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实施信息化管理,全面提升监管效能。加强监管队伍建设,加大专业人员培训力度,强化层级考核机制,提升监管队伍标准化、专业化水平。
 
三、深化工程造价改革
 
完善工程造价市场形成机制,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逐步弱化编制发布预算定额,推行清单计量、市场询价、自主报价、竞争定价的工程计价方式;完善我市工程量清单计价和计量规则,形成统一工程项目划分、特征描述、计算规则和计算口径;探索招标控制价(最高投标限价)市场化改革。深化工程计价依据改革,以服务工程全过程为目标,优化编制概算定额、投资估算指标;编制市场计价参考的消耗量定额,引导和鼓励施工企业编制企业自身计价依据。加强工程造价数据监测,采集和分析工程造价成果文件数据,实现对工程造价数据的深度挖掘,研究按工程类型、建筑结构等分类发布不同层级的工程造价指数指标,加快建立我市工程造价数据库。推进工程造价信息多元化服务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开展工程造价信息服务。强化建设单位造价管控责任,深化合同履约管理,全面推行施工过程价款结算和支付,推行分包单位农民工工资委托施工总承包单位代发制度,切实防止和解决拖欠建筑领域农民工工资,维护建设各方合法权益和建设市场和谐稳定。
 
第八节 提升人员综合素质,培育人才队伍专业化
 
一、培育建筑企业自有工人队伍
 
深化建筑劳务用工改革,推动专业作业企业、装配式建筑企业和总承包企业按各自特点建立自有工人队伍。完善建筑工人职业技能标准及评价考核体系,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培训机构参与的技能提升机制,引导建筑企业通过采取购买服务、岗前培训、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多种形式,开展技能培训和技能评价。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和工会组织作用,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和人才评选,改善建筑工人社会地位和社会福利。
 
二、加强高层次技术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加快引进高层次人才,积极推动建筑企业及关联产业企业与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支撑具备条件的企业对接高等院校实行定向培养。依托高校建立技术人才培养和输送平台,培养一批具有先进设计、工程施工能力的高端技术人才和优秀管理人才。建立健全人才激励表彰机制,发挥优秀建筑企业家带头作用。强化注册建造师、注册造价师等人员培训,培养综合实力较强的专业队伍,努力发挥专业人才作用,提升执业地位。
 
专栏 9:雅安市技术人才培养计划
 
中高级技术人才。探索建立雅安市技术人才目录,针对建筑业人才做出细化规定,将各类建筑业执业资格人员(各类注册师)、高级工程师纳入人才目录,中级职称人员应入尽入。纳入人才目录的人才,对应享受人才购房、人才子女教育等方面的优待。
 
职称评定与晋升。探索在具备一定规模和实力的民营建筑企业开展建筑工程等相关专业中级职称自主评审试点。对职称申报、晋升成功的建筑业从业人员给予一定补贴,覆盖申报费用、继续教育费用等。
 
第九节 加强川渝建筑业合作,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
 
一、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筑产业协同发展
 
积极探索建立成渝地区住建领域区域联盟、市场联盟、院系联盟、协会联盟、专家联盟,推动行业领域中更广泛的合作。共同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做强做优川渝建筑产业。一是共同培育产业,积极争取将建筑产业园区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产业布局,探索合力建设川渝建筑产业园区;二是共同支撑市场主体,支撑一批龙头企业抱团发展;三是共同拓展市场,搭好平台、共同行动,积极开展推介会,对外拓展市场。围绕共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强双方工作协同,建立更加务实高效的合作机制。以川渝合作为示范,促进与其他区域的建筑业合作发展,建立统一开放的建筑市场,打破市场壁垒。
 
二、深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筑业“放管服”改革
 
促进成渝地区建筑业服务联办,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住建系统建筑业管理政务服务等同标准受理、无差别办理、行政审批结果互认。推动监管联合,推进成渝地区住建系统协同监管,实现违法线索互联、处理信息互通。强化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追究联动机制,协助对方清欠维稳工作联动。建立统一开放的建筑市场,打破市场壁垒。加强信用联通,加强诚信体系建设,认可本地企业在对方行政区域内获得的省级奖励和表彰。实现数据联网,开放建筑业管理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体系。成渝双方互配建筑业管理政务系统查询权限,为两地住建部门开展事中事后监管工作提供支撑。强化审批联动,双方互相配合审批过程中的业绩核查、人员资格检查等事宜。创新成果联享,加强经验交流,共同创新改革举措,建立“放管服”改革最新政策措施、亮点做法互通机制。
 
第十节 积极拓展外部市场,拓展行业发展新空间
 
一、大力支撑企业深耕本地市场
 
积极引导本土建筑企业抓住雅安市建设大发展的契机,积聚人力资源,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技术投入,提高装备水平,大力提高自身实力,不断扩大本地市场的占有份额。面对建筑市场统一开放的新形势,支撑重点企业利用资质、品牌的优势,巩固已有市场,不断拓展本地业务领域,提高市场份额,增强抗风险能力,实现滚动发展。支撑本地企业进入政府公建项目,在市政、交通等工程拓展业务领域。通过支撑本地民营建筑企业联合承接 PPP 项目等,提升本地建筑企业行业竞争力,提升本地建筑市场的份额。
 
引导本土企业加快适应本地重特大项目建设标准,支撑本土企业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智慧建筑融合发展,向市政、路桥、水利等领域拓展,提高技术管理水平和资质等级,适应重大项目招投标方式的变化,努力扩大本地市场份额。
 
二、积极拓展外省建筑业市场
 
通过 PPP、参股控股、联合经营等多种发展模式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支撑有能力的建筑企业跟踪关注省内外投资热点,围绕重点区域、重点工程项目“走出去”发展。鼓励建筑企业通过设立分支机构、参股控股、收购兼并、双方合作等方式,积极开拓省外区域市场。鼓励企业抱团拓展市场,以集群优势开拓市场,推行“房建互动”策略,发动房地产开发企业联手建筑施工企业共同拓展外地市场;支撑建筑业企业利用自身优势,与承包商组成联合体,共同承揽工程项目,积极拓展外地市场;鼓励施工企业联手勘察、设计、监理等建筑业咨询服务业企业一起进军外地市场。
 
第三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强化组织领导
 
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压实属地责任,组建专班,明确工作任务,及时研究建筑业发展形势,强化建筑业运行调度,探索开展建筑业年度发展研究评估。
 
第二节 强化制度保障
 
各有关部门按照本规划,结合自身实际,出台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督促属地住房城乡建设、科学技术、经济信息、人社等部门结合职能职责,协同推动政策落地、措施落实。
 
第三节 强化科技创新
 
各有关部门加大对智能建造关键技术研究、基础软硬件开发、智能系统和设备研制、项目应用示范等支撑力度,制定推进建设领域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措施,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广泛应用。
 
第四节 强化帮扶激励
 
大力扶持企业资质升级,对晋升特级资质企业,获得国家级奖项以及产值、纳税达到一定数额的本地企业,鼓励由财政给予奖励。切实加强政策引导,鼓励本地企业“走出去”,将外地优质企业“引进来”。
 
第五节 强化对外合作
 
持续加强国内外交流合作,开展大型展会活动,建立国内外建造交流合作机制。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筑市场调研,为我市企业拓展海外业务、参与国际合作等提供服务和支撑。
?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